我第一次接触股市的信息,是小时候看到过商品包装上那几组冷冰冰的数字。年幼的我并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

等到读大学时,我毅然选择了财务管理专业。那时的我自以为踏上了一条与金钱、资本、金融相关的光明道路。还修过一门证券投资学,老师讲得激情澎湃,黑板上写满了“金叉”“死叉”“上下影线”。可我心思飘忽,那些看似高深的名词,从未真正走进我的脑海,只是随风飘散在课室的空气里。
真正的第一次接触,是在大四实习,我获得了一份月薪三千包午餐的单休工作。我满心以为自己踏入了社会,能靠双手养活自己。在这里,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股市的汹涌波动。行情软件上的一抹红一抹绿,牵动人心,像海浪一样把我卷入其中。
2025年3月21日,记得格外清楚,那是我人生第一笔交易的日子。我小心翼翼地买了几百块ETF,到月底我赚了八块钱。八块钱,对于生活无足轻重,但它让我感觉自己推开了一扇门——门的另一侧,也许藏着命运的另一种可能。
4月初,我第一次买入股票——宝塔实业。选它的理由很简单:直觉。我甚至连它是做什么的都没搞清楚。第二天开始,它便接连下跌,直至最终改名为ST宝塔。面对不断下探的股价,我心中那点微弱的理智彻底溃散。我一次次加仓,甚至借钱投入其中,直到花呗透支。那时的我,就像一个赌徒,把所有的筹码推向了桌面。最终亏损五百多元,这点钱对于别人来说或许微不足道,但对那时的我却是无法承受的重负。我在彻骨的懊悔中清仓,黯然离场。
在那之后,我退出了股市。可因工作职责,我依旧不得不面对股市的涨跌。我成了一个旁观者,眼看大盘波动,心中却空空如也。几个月下来,唯一的结论是:炒股,难以盈利。
9月的一天,父母的来电击碎了我勉强维持的沉默。他们问起工资、问起生活,强烈希望我辞职回家。要么考公,要么参军。电话那头的关切与期待,压得我透不过气。我知道自己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份自信。我支支吾吾,沉默拒绝。挂掉电话的那一刻,我忽然感到,自己与他们之间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少年总有鸿鹄志,才肯飘零久。
父母平凡,家庭贫困。在亲戚之间,他们是混得最差的一部分;而我,更像是他们的延续,甚至更糟。好吃懒做,心浮气躁,不堪大用。可他们,从未在我身上吝惜过任何东西。他们把有限的资源全部倾注给我,让我完成了昂贵的大学学业。每次寒暑假回家,看到他们在风雨中衰老,那岁月碾压的脸,是他们替我扛下的世界。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每每思念至此便泪水盈眶,却又不敢在他们面前表露分毫。
后来,我还是没能忍住。借了各种年利率高达24%的网贷,加上那点微薄工资,凑了三万余元,再一次冲进了股市。我告诉自己,这次一定要冷静,一定要抓住机会。可股市是无情的放大镜,它照出了我心底的阴暗与软弱。贪婪、焦躁、无知。追高买入热门股,不过短短两天,我就亏掉了14%的本金,近五千元。收盘那一刻,我没有大哭大喊,痛到极致,便是麻木。
几晚辗转反侧,我开始机械地复盘,盯着K线,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靠炒股翻盘,逆转命运,挣脱现状。明知道那是幻象,却还是沉浸其中。
真正想赢的人,脸上是没有笑容的。
2025年9月26日,下班后,我走在回出租屋的路上。夜风拂过,路灯昏黄。我低头打开手机复盘,忽然之间,心中一震——那些曲折的走势,在我眼里竟变得无比清晰。那一瞬间,像是被什么点醒了。我抬头望天,心底涌起一种难以言说的激动。当晚,我在兴奋和不安中彻夜难眠。
整个周末,我像着了魔一样反复验证,推演,试图确认那一丝突如其来的“顿悟”。难道这就是股民们苦苦追寻的“悟道”?难道我真的能够走到对岸?
————————————————
光 是谁燃烛照亮 时间设下的迷藏
光 置换明暗立场 肆意流淌
看 谁站过的地方 棋局已百孔千疮
看 眼前最真假相 假又何妨
怀揣着炽烈顽心走向 最宽容刑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