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她差不多是在一年前的新生群,当时她在群里面提问,而我恰好也在,于是加了好友。她经常在群里和我们聊天,而其他很多新生都不怎么发言。
后来,她成功被仰恩大学录取,成为学妹,我在她的空间留言恭喜她加入仰恩托儿所。从她的QQ空间的许多内容能看的出来她的活泼乐观。
一开始她并没有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生活,遭遇了一些挫折。理想中的大学和现实的大学,差距真的很大啊~
但是她是一个乐观的孩子,这些挫折没有影响她的性格,还是一如既往的活泼。
同班的大学同学们逐渐变得陌生,逐渐断绝交流,而她出现在我的生活里。她经常向我分享她遇到的一些人和事,我成为了她的听众,她的活泼正是我所缺少的。
和她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她的喜怒哀乐简单而纯粹,用“没心没肺”来形容不太恰当,但是她的快乐如同一个小学生般容易得到,很多时候显得非常单纯,我想这是因为她高中毕业后才能自由使用手机的原因。
最近暑假了,又是一年招生季,她完成了萌新到学姐的蜕变,在我们的迎新群里非常活跃,积极回答新生提问,反驳别人对仰恩的恶意抹黑。在这么一个背景下我们的矛盾发生了。
新生群在那么一段热闹的时间过去后,无可避免的走向安静。她经常找一些话题试图延缓死群的进度。她不知怎么学会了发一句话带一张表情包,有时候还连续一个表情发送很多遍来刷屏。她的语言信息含量低,一句话能说完的事,她往往需要七八条消息,这在事实上让我很困扰。
一开始我会在她这样操作后回消息“别在这里发电”,可是这样并没有效果,她还是经常这样,于是我开始使用禁言功能,她这样,我就禁言她几分钟,几次之后她还是没能意识到我的意思。我最后选择直接@她提醒她。虽然我喜欢别人对我直来直往的交流,但是对于指责他人,我还是希望委婉一些。这是我内向的性格决定的,我并不擅交流。
后来啊,她还是一如既往的一条消息带一个表情包,每次都没什么人接她的话。有人直接指责她,说她别再发癫,是的,直接用“发癫”这个字样,而不是之前我们指责她所用的攻击性稍弱的“发电”,她撤回掉了别人的消息。这件事里,我在内心上更偏向那个指责她的人,我意识到她现在并不适合作为这个群的管理员了,我认为她所发的离题内容已经影响到这个群的交流环境,我选择取消她的管理员身份。
她赌气退出了这个群,她说要和我绝交。有兴趣的可以找这个视频看看,这个视频里面水印显示抖音号:qiaohaowan
于是她找我辩论了一番,她打QQ语音电话给我,而我用文字回复她。她很生气,她很讨厌我这种先斩后奏的行为,我在撤销管理员身份这件事上并没有和她说明。而我则提出她表情包过量,语言信息含量太低。她说她的语言习惯是这样的,改不了。
她还提出两个例子:一是以前她加E协的迎新咨询群,在里面发言带表情包,被指责刷屏,她评价他们是傻逼。二是她在一个禁止发表情包的老乡群向一个人分享三个表情包,里面潜水的管理人员冒出来指责她刷屏,可之前都是死群,她来了群才活跃起来,她认为一个群没必要搞得那么严肃。(她说觉得我和那个社团的傻逼是一样的人,不过并没有当面说我是傻逼)
她固执的认为她没有错,发表情包只是她的用语习惯,并不是刷屏。我在反驳她的时候时候提到两个例子: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烟、广场舞大妈在广场跳舞。第一个例子被她反驳说吸烟有害健康,可她的发言并不这样,而第二个例子她觉得广场不就是跳广场舞的?广场舞大妈没有错。
她没有说服我,我也没能说服她。她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小牛犊,很倔犟。第一个例子或许不合适,但晚上在广场跳舞的大妈们也不会想到她们休闲消遣的娱乐方式是附近一些居民眼中百害而无一利的扰民行为吧。
她问我是不是觉得她发的都是垃圾信息、废话,我用一句“差不多”结束了这次通话。
我想我们的争端还是因为交流不够,我委婉的提醒并没有达成效果,她说和她交流应该要直来直往的,有问题应该直接告诉她。我早该想到的,她那么单纯纯粹大大咧咧缺心眼的人,我应该直说的。可是直说能取得效果吗?我并不知道,习惯与思想的差异并不是那么容易弥合的,必须有一方选择包容和退让。
总结就是我认为我没错,公共场所扰民不对;她认为她没错,她为安静的群带来活力。
最后时间不早了,我让她早点睡。